行业新闻 / Industry contribution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洞察 > 行业新闻

    人才成为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日期:2016年9月13日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点击:715

       历时一年的第五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日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在大赛举行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就多次强调,软件既要创意设计又要手工制造,是需要大量设计大师、能工巧匠的产业,因此,人才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十二五”以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而新的产业特点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产教结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才短缺是“硬伤”

      “我们正处于数字世界智能发展新时代,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功能作用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在近日召开的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暨中国软件产教互动座谈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仝海威说。

      软件产业正以高速的增长和丰厚的回报领跑整个制造业,也深深地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催生出新的产业革命。仝海威表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贡献尤为突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了大规模资源调度、远程智能诊断、虚拟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

      而随着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变革,人才资源短缺成为其发展的“硬伤”。

      谢少锋表示,我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如软件人才供给增速跟不上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领军人才匮乏,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未从根本上扭转。

      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高端人才需求尤其紧俏。“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差距悬殊。”领袖HR商学院院长杨平英表示,今年互联网人才缺口400万,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

      校企互动成主旋律

      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软件行业的大事,无论是北京大学方正软件技术学院进行实战型软件人才的打造,还是昆明学院携手中关村(000931,股吧)软件园共建软件工程专业,抑或是谷歌与苹果在印度举办软件人才培养竞赛,都充分说明国内外软件行业在培养、储备、提升软件人才等方面大费周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积丰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创新人才体系,创造良好的创新人才生存环境和氛围,打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生态,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教育系统的联动。

      何积丰认为,软件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地,应依托高水平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对可信软件、基础软件的需求,将传统的学校、企业二元协作的人才培养组织架构拓展为学校、企业、科研单位、国际教学资源等多元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架构。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是国产数据库领军企业,主要产品在技术上达到国际主流,为在核心技术方面有可持续的深入发展,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与学术界进行深度合作。

      “数据库作为基础软件,产品要形成市场优势,就必建设自己的生态体系,而生态体系的建设须从IT人员的源头开始,也就是需要产教联动,从学校开始入手培训、推广和认证产品。”南大通用副总裁赵伟表示,产教互动合作是南大通用长期的发展目标之一。

      “学生被"下放"到企业,接触当下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并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既能夯实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应用技能,是名副其实的实战型教学模式。”何积丰表示,这种模式打破了软件人才培养“无老师、无教材、无环境”的“三无”状态,为优质人才培养指引方向。

      鼓励创新创业

      谢少锋表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已组织编制,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另外,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流的软件人才队伍,谢少锋还鼓励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双创”平台,挖掘人的潜能,鼓励人人创新,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李颖也表示,创新创业潮流将推动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新兴领域技术创新不断,云计算分析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和安全技术成为企业技术研发的重点。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李颖表示,2016年应以市场为驱动,应用为牵引,创新为支撑,融合促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大变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