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京讯 10月10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2015中国北京互联网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称,P2P本质上是普惠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其体量难以做大,而银行将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角色。
报告表示,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极大发展,规模增长,产品创新,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注定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转型,银行将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角色,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会以资产证券化的互联网银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报告同时指出,P2P并不只是单纯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对于金融发展而言,做出了许多创新和贡献,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P2P平台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本质上仍然是普惠金融,其体量难以做大。
从发展阶段来看,P2P行业已经经历了2007年-2010年的行业起步期和2011年-2013年的快速发展期,从2014年开始整个行业逐步进入了调整缓冲期。但P2P平台依然存在着较多不足。
报告分析称,P2P缺乏风险管理制度,而且主要针对得不到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所以风险较大。此外,中国社会征信体系仍未建立,P2P信贷平台自行建立的信用模型难以被投资者认可。而准入门槛过低,消费者保护薄弱,则加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报告还称,国内P2P信贷平台没有义务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也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投资者无法了解P2P运行情况,遇到争议也没有地方进行投诉。
从统计数据来看,网络借贷行业坏账率不低,投资、融资方的资质低于传统金融的客户,加之引入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信息技术漏洞,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报告认为,P2P网贷本质属于金融业务,必然蕴藏着相应的风险,适当而及时的监管是这个行业保持有序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年,P2P、众筹、征信等领域的监管都将慢慢落地。P2P将会出现行业的大规模整合或向一站式投资理财平台的方向发展,也将与O2O进行融合,成为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