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前导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创近年新低后,央行降息降准声音再起。市场分析,央行春节前全面降息降准概率小,但一季度末会加入“全球大宽松”阵列。
降息有必要 触发因素没缓解
专家分析当前经济环境多种因素交织,随时可触发央行采取行动降准降息,宏观经济数据压力,通缩风险,外汇占款零增长常态化等。
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8%,两年多来首次跌破50%荣枯线;同期汇丰PMI虽小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为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萎缩区域,显示制造业需求依然疲弱。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在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便指出:“PMI为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季度中广泛降准50个基点敞开了一扇窗。而且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一轮的广泛降准就是在2011年底被低于50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触发的。”
瑞穗银行的分析师也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于欧洲需求和反通胀的逆风,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所面临的采取更多刺激性措施的压力正在加大,这些措施包括注入流动性、降息或降准等。”
当然不仅是最新的PMI数据,其他经济指标也同样表现不佳,对有关应出台宽松措施的呼声形成了支持。
据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至二十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人民币的贬值则已经触发了流动性外流的现象,这一点从去年12月份外汇储备的急剧下滑中即可反映出来。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比增幅正处在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PPI连续34个月同比下降,通缩压力明显抬头。在最受关注的经济增速上,2014年7.4%的增速也创近24年新低。
同时,传统意义上通过外汇占款来释放流动性的渠道已经收窄,加上近期外汇占款连续下降更说明资本流出在加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应该果断降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节前数据波动大 降息概率小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应降息降准成为业内共识。但何时降息降准,业内分析节前概率不大,但一季度应是窗口期。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春节前降息或降准的概率较小,一是因为央行仍比较忌惮全面宽松会进一步推动股市,不利于央行防风险的目标;二是,现在处于经济数据真空期,而且有春节因素的干扰,因此难以对经济形势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因此一季度末二季度初这个时间点降息的可能更大。
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1月份实体经济数据有限、淡季期间的表现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春节因素干扰,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把握。3月份宏观数据很关键,决定未来政策走向。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预计3月或迎来首次降准,年内有望超3次。
不过虽然节前央行似乎“按兵不动”,但也对宏观经济形势“心里有数”,通过一些是流动性调节工具,平衡节前流动性、补给市场需求,而非全面的大宽松政策。
最近两周公开市场央行已多次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昨日更是开展了总量900亿的逆回购,创下1月22日央行重启本轮逆回购以来的单日投放量新高。
而且在1月21日,央行续做了到期的2695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并新增500亿元。